上一页|1|
/1页

主题:时评:“两房”并轨不等于公租房供大于求

发表于2012-09-01
各地住房保障工程的当真实施,始于此轮楼市调控之后,而各地首批公租房的首波集中上市,最多也就一年时间。算上今年上半年陆续上市的第二批公租房,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却在各地普遍呈现:那就是各地公租房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出租难。与此同时,各地早于公租房推出的廉租房则因房源紧缺而长期呈现为供不应求状态。

于是,自今年入夏起,天津等个别城市开始尝试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试点。对试点城市的政府,尝试这项试点有多重考虑,但第一位的考虑,无疑是先把租不出去的存量公租房利用起来。若就事论事作分析,这一尝试不但应当允许而且应予鼓励。

在上海,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入市的两批公租房也面临着出租难的窘境。大约二周前,坊间开始传言,上海也将对“两房”实施并轨操作。29日,市房管局副巡视员李东向沪媒证实传言是真实的。李东表示:“上海实施并轨之后,公租房与廉租房两种制度仍保持各自差异性。比如,两者供应对象不同,政府对廉租对象单独予以补贴。至于房型,只有适合的公租房房源,才会转化为廉租房房源。”

公租房和廉租房是政府住房保障工程两个并行运营的独立板块,各地皆按此运营操作。上海拟作并轨操作并非标新立异,而是步天津等大城市的同类做法,试图化解“两房”运行操作面临的表层纠结。

剖析上海公租房(外地也大体如此)叫好不叫座的表象原委,户型、地段、公租社区生活配套服务成熟度等一系列问题都显而易见。但根本的原因,则“卡”在了房租太高上。倘若公租房租金比市场租金明显便宜一截(譬如相对周边房租打个七折),那么房型、地段和生活服务配套不足等弊端,则可通过租金之实惠而得到相应的对冲。

可环环相扣的难题是,公租房租金设定过高,政府亦有苦衷,背后是公租房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目前,各地公租房建设资金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单条腿筹集。

众所周知,廉租房的市场需求比公租房需求要小得多,但廉租房源的可供给量比市场实际需求更小。这就造成了眼下市面上公租房大量“闲置”而廉租申请家庭望眼欲穿的双重尴尬。上海如此,各地亦然。故而,若实施“两房”并轨,正好把已建成而租不出去的公租房消化掉至少就表象而言,这一破解“一多一少”难题的试点,在逻辑上是可以成立的。

上一页|1|
/1页